1、呼吸
肺是容納空氣的器官,亦是我們?nèi)〉迷瓌恿砀璩?的地方,所以在容量方面是越多越好,我們可以用吸滿氣的方式來增加它的容量。大多數(shù)的人,從來沒有達到吸滿氣的程度,原因是往往誤解了肺的范圍----以為肺在胸口部分,而忽略了其他的部分。其實肺的四周由肋骨包圍著,肋骨的作用是保護肺,有肺的地方就有肋骨,我們可以用手摸到肋骨,也等于摸到了肺。讓我們先由胃的上部,找到最低兩根肋骨分支的地方,用手指分向左右,沿著肋骨向下摸,我們會發(fā)現(xiàn)這兩根肋骨一直延伸到腰部,我們對肺的范圍,就有一個印象了。
肺的頂端叫肺尖,以下叫 我 。肺葉部分比?尖部分大,也就是說肺的下半部比上半部大。在它擴張時,亦復如是。肺的四周既為肋骨包圍,當然很難向四周作大的擴張,唯一能擴張較大的是它的底部,但在它的底部下面有一片強有力的肌肉橫膈膜,它的作用是控制呼吸的,在靜止時是向上凸起的弧形,吸氣時,由向上的弧形變成向下的弧形,即吸氣時下降,呼氣時上升。橫膈膜的下面是胃,胃要先下降,橫膈膜才能下降。但是胃下面是腸,沒有地方給胃下降,于是腹部要向外凸出,胃才能下降,呼吸的過程就很明顯了。
它的程序是:
吸氣
?。?)腹部向外突出
?。?)胃下降 橫膈膜下降
呼氣
?。?)腹部向內(nèi)收進
(2)胃上升 橫膈膜還原
以上的呼吸動作,我們稱之為腹式呼吸。雖然呼吸是由橫膈膜控制的,但我們不可能做到人為地控制橫膈膜,所以只能用控制腹部來完成。我們懂得如何控制腹肌,就等于控制了呼吸。
現(xiàn)在以皮球打氣筒為例。我們在打氣時,先將活塞柄拉下,然后推上。拿來和呼吸對照,則活塞柄等于腹肌,活塞等于橫膈膜,筒身等于肺,我們也可明白氣的出入是由活塞控制,但活塞卻是由活塞柄控制的。
用腹式呼吸,是不能一次將整個肺部吸滿氣的。我們下半部的肺是跟著呼吸膨脹和收縮的,但上胸部卻無此必要,因為上胸部是一個主要的共鳴箱,要經(jīng)常保持它的形狀,何況我們唱歌時,只用到肺中的一半的氣就夠了,很少用到上胸部的氣。一般不懂得腹式呼吸的人,經(jīng)常在用胸部呼吸,在唱歌時,也在用著上胸部的氣,以致使上胸部經(jīng)常要把氣擠壓出來而受傷。我們只要在未吸氣之前,先使上胸部充滿了氣,那么吸乞時就自然會使肺的下部充滿氣了。使上胸部充滿的方法很簡單,只要在吸人民幣前挺起胸就行了。在唱歌時,一般只用下胸部的氣,用完了立即換氣。除非有時要表現(xiàn)一種特殊的技巧,而多用一些氣時,才會用到上胸部的氣。
其實我們每一個人,都在不停地用腹式呼吸,只是沒有去注意罷了。試平臥在床上,不用枕頭,將手放在腹部,全身放松,就會感覺到腹部在上下的運動,那就是腹式呼吸。
2、發(fā)聲
人聲是空氣經(jīng)過聲帶的空隙而發(fā)出的,聲帶是呈V形的兩片薄膜,富有彈性。吸氣時,完全張開,發(fā)聲時部分合攏,空氣由夾隙中擠出時與聲帶發(fā)生磨擦,從而發(fā)出聲音,它的發(fā)音不是主動的,而是被動的。原理和用嘴唇吹喇叭相似。我們試用嘴唇作吹喇叭狀,先用少量的氣來吹,嘴唇就會緩慢震動而發(fā)出“卜卜”聲,這時的嘴唇很松,然后再大力吹,嘴唇就會自動收縮得很緊而發(fā)“吱吱”的聲音。“卜卜”是低音,“吱吱”是高音。所以聲帶和嘴唇一樣,發(fā)音的變化是由氣壓控制的,我們要控制聲帶,必先控制氣壓,控制氣壓,必定要控制呼吸。
3、共鳴
任何樂器都必須有共鳴箱來增加它的音量,我們的歌聲也不例外,它有三個共鳴區(qū),那就是胸腔共鳴、鼻腔共鳴和頭腔共鳴。胸腔共鳴是指我們的整個肺部也叫基本共鳴,它是我們無論唱什么音(由低音至高音)都不可缺少的。我們試唱一個很低的音,將手放在胸部,就會感覺到震動,再將手放在背部,也可以感覺震動。由此我們知道,唱出的聲音,并非單由口中發(fā)出,而是由整個肺部發(fā)出,再加上 喬 共鳴。鼻?共鳴是指它兩旁的鼻竇起共鳴。這里我們不要把鼻音和 喬 共鳴混為一談。那怎樣分別它們呢?試用手捏住鼻子,然后唱出C調(diào)的so la si do,如果感覺到鼻塞,唱不出,那就是鼻音,如果捏住了鼻子照樣地自由發(fā)音,那就是 喬 共鳴了。
頭腔共鳴是指我們的頭部而言,高音聲部的人(Soprano,tenor)唱至f2音高時即要轉(zhuǎn)入頭腔。低音聲部的人(Alto,Bass)在至降e2即要開始轉(zhuǎn)入頭腔。我們京劇的老生在唱高音時,有所謂腦后音,那即是頭腔共鳴了。頭腔共鳴不易感覺到,因為震動太快。唯一能感覺到的是當你在唱高音時,忽然會感覺到頭昏,那即是說你已用到了頭腔共鳴了。